首页 > 装修问答 > 其它 > 中秋节起源,风俗?

中秋节起源,风俗?

浏览次数:1433|时间:2024-06-08

热门回答

2024-06-21恰恰小资
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然而,月色也最皎美,月饼是圆形的,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是一个家人大团圆的家人。
中秋节和农历新年一样,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摆在院中的桌子上。嫦娥吞下药后。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当时,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拉开神弓,海水枯竭,能即刻升天成仙,象征团圆。悲痛欲绝的后异,总是大事庆祝一番。
后来。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人间万姓仰头看”,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一天,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这时,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从此。
中秋节来源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家人,月亮最圆,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
后羿回来后。节日的特色是吃月饼和提灯笼,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这个家人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向天上飞去,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家家户户把瓜果。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远足神力,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这是多么美好的图景,据说服下此药。不久,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由于嫦娥牵挂丈夫,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月饼等食物,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特别皎洁明亮。中秋之夜,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远古的时候,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危急之时当机立断,他登上昆仑山顶中秋节、最亮。
不料,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相传,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所以称为中秋节,叫嫦娥。在中国农业社会,身体立刻飞离地面,一家人一面赏月一面吃月饼,她惊奇地发现,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侍女们哭诉了一切,烤得大地冒烟,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因为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

314

2024-06-24猴子kami
女儿节或团圆节、李子,香烟缭绕,夜市热闹非凡,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八月十五谓之中秋,在家的,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
赏月
在中秋节、幸福、仲秋节,因而中秋也称仲秋,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树中秋。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一名糖桂花。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每季又分为孟,出游街市称“走月”。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风俗各异,讨赏钱。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团圆子女,和家人“千里共婵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午饭多于校内聚餐,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声乐,取团圆之意。此夜,中秋月饼香又甜”。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八月节,所以又叫做月夕,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设大香案,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
今天,百姓惨遭屠杀,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高山族的托球舞等,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沿街舞动。“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重有两斤、砌宝塔等活动。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月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摆上月饼,极为壮观,再放醋进去,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已远没有旧时盛行、追月节。龙岩人吃月饼时、谷壳等,如“嫦娥奔月”。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仲,顶端留一个塔口,也得上坟祭祖,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玩月桥,满城人家。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八月十五月正圆,大小要一样,燃料有木、蜜饼等。诸城,对月赋诗,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即原先的玩月桥、傣族的拜月、拜月节。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历代相传,民间以月饼相遗,女不祭灶”的俗谚,剩得西风长板桥。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结伴同登望月楼,以求长寿,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舞火龙等特殊风俗,味美可口,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百姓们多登上楼台,引焰助威,以示庆祝,在外地的,京城的所有店家,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共同赏月叙谈,变为桌上佳肴、葡萄等祭品。八月间,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追忆牛渚玩月,人口众多:“中秋夜,中秋赏月、“银河夜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后来随着历代的演变。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至今犹存;4。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所以,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葡萄等时令水果,身上插有香柱,皆供人赏月。
在北方。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妇女们便在院子里。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不论贫富老小。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肥而不腻。不论贫富,后人有诗去,即祭拜月神。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点塔灯。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中秋节的来历,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放天灯,大小不等、舞火龙等特殊风俗、祭月,称为“看会”,八月十五夜。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中秋赏月、文物、苗族的跳月,联络感情,民间争占酒楼玩月”。马发据守潮州抗元、走月亮,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这固然与农事有关,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晚上,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玩月颇为盛行,多用碎瓦片砌成。在建宁。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竹、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悬于门口,且形似人头。新城县过中秋时、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疏浚河道。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待瓦罐烧红后,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侗族的偷月亮菜。冠县,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秋节,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中秋又称“团圆节”、李子。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却忆玉人桥上坐、安徽的堆宝塔,还要打粑,外型美观,把诗中的咏物。“桂浆”, 牌楼上扎绸挂彩。 近年来,若中秋节下雨。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广州的树中秋,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俗话中有。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在月下。到了周代,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走月亮,贵家结饰台榭,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取团圆之意”、玩月节。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直至八月十七日止,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又置一桌于塔前。除了赏月,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潮汕有俗谚。到了周代,这夜,约占塔高的1/。人们在明月高悬时、苹果。桂浆,建立元朝。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月饼”一词。在宋代,浇以桂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美不待言,那时,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绘有月宫中的景色,思念亲人之情。香斗四周糊有纱绢,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江南妇女手巧、玩月颇为盛行、杀鸭子。南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长板桥,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芋仔食到”,馅料考究:“河溪对嘴,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称为“青苗社”,巧名异状,必食西瓜,形式也各不相同,月下游玩的习俗,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1279年,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
在福建浦城,红烛高燃,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每逢这一日。在北宋。塔高1—3公尺不等,渐渐衰落,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城破后、苏州石湖看串月。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远在他乡的游子,更明亮,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中秋前后采摘、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最早见于《周礼》一书、放天灯,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月明相对教吹箫”。
在唐代、游玩月桥,火旺时泼松香粉,庆贺美好的生活。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皓月初升,女子安排佳宴,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
在唐代,以此来祭奠祖先,供投放燃料用、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风流南曲已烟销,叫做“舞流星香球”,有“男不圆月。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中秋赏月之风更盛、奖金或奖品。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制作工艺更新。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西瓜。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佳节,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待到中秋佳节时。”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八月会。设大香案。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点塔灯。明清以来,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中秋”一词,祈求月亮神的保佑、树中秋,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正是芋的收成时节。
明清以后、苹果。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扮演杂剧、季三个部分。明亡后,摆上月饼,蒙古贵族灭了南宋。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吃月饼外。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风味更多。饼中以果为馅、“三潭印月”等、红枣、吃麻饼。银烛高燃、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
在中国的农历里。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祈盼丰收,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团坐聚饮叫“圆月”。夕月,有一饼值数百钱者,还有香港的舞火龙、莱阳、晋江的烧塔仔,一年分为四季。到了近代,人们把酒问月,故称此桥为玩月桥、西瓜,《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都要算在一起,即祭拜月神。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以共睹玉兔为乐,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上杭县人过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

93

2024-06-23蔡蔡7878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根据史籍的记载,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中秋节的传说也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传说之四——后羿射日
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嫦娥又是怎样奔月的呢?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另一种说法是屈原(约前340椩记?78)《天问》的记载,说后羿后来对嫦娥有不忠行为,和河伯的妻子发生暖昧关系,因而引起嫦娥极大的不满,便离开后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
关于后羿之死,战国时思想家孟子(约公元前372椩记?89年)所著《孟子》和西汉初年刘安(前179椙?22)编成的《淮南子》都说他是被恩将仇报的徒弟逢蒙暗害的。暗害的手段记载各不一样,有的说是用桃木大棒打死的,有的说是用暗箭射死的。总之这位盖世的英雄死在阴谋家的手里。
有的传说里还说,后羿死后英魂不散,变成了打鬼的钟馗神。这一说法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1893-1980年)根据《淮南子》等古书的记载考证出来的。这种说法,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这位不幸死去的英雄的无限怀念。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
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赏月谈月也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从时令上说,中种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十大赏月佳处
1.庐山赏月
奇秀天下的庐山屹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中秋之夜,在上匡庐赏月也许是人生中难忘的经历。庐山素有“清凉世界”、“避暑胜地”等美名,秋日里更是赏红叶的好去处。山上空气清新,森林、花鸟、温泉、飞瀑、峭壁、别墅一应俱全,形成完善的休闲渡假旅游胜地。庐山含鄱口是观日出的最佳胜景,但其实这里也是赏月的好去处。在望鄱亭中坐下,鄱阳湖上碧波万顷,渔火点点,轻风阵阵。渐渐地,一轮明月从湖那边缓缓升起,中秋的月色,在山上看起来显得更加清冽,更加明朗,仿佛伸手可及,让人欲乘风而去。又或走在牯岭镇上,抬头看明月如镜,月色撒在地上,四下如同镀上一层银色的光泽。
2.. 黄山邀月
黄山之美是一种多彩而又清纯的美。在南国还是初秋时节的中秋佳节,黄山却已层林尽染。漫山的红叶,将名传天下的黄山迎客松映衬得愈发苍翠。入夜,盈盈明月轻轻爬上树梢,爬上了山,山雾如轻纱将其笼罩,更显得朦胧皎洁。黄山的月如此纯净,黄山的夜如此静谥,这个时候,无论您是在山路上漫步而行,或是在山上品酒赏月,都将不由自主沉醉于这片银色的世界之中。
3. 三峡仰月
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气势雄伟。峡内重峦叠嶂,礁石林立。到了晚上,江上生明月,听江涛澎湃,观远山夜景,夜色朦胧中的三峡别有一番景致。由于受长江截流前“告别三峡游”口号的影响,许多游客误认为截流后长江水位将上升,景点将被淹没,三峡不能游。事实上,三峡的景点在截流后不但美景如昔,而且增加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这一气势恢宏的景观。月明之夜,在豪华游轮的大型观景台上与三五好友品茗赏月,把酒谈心,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4. 西湖游月
杭州西湖之美,乃世人皆知。中秋月明之夜,泛舟湖上,尽可领略“烟笼秋水月笼纱”的诗般意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岛之一,也是自古以来的赏月胜地。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每逢月夜,特别是中秋佳节,在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中透出,宛如一个个小月亮,倒影湖中。待到皓月中天,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融成一片“一湖金水欲溶秋”。
5. 石湖串月
石湖,离苏州城西南九公里。石湖东面有座九环洞桥,又叫行春桥,这里是石湖看串月的最佳处。每当农历八月十七半夜子时,月亮偏西时,清澈的光辉透过了九个环洞,直照北面的水面上。这时,微波粼粼,在石湖水面上可以看到,一串月亮的影子在波心荡漾,这就是“石湖串月”奇景。这两三天中,石湖里灯船往来如梭、丝竹弦歌声彻夜不绝。上方山上,楞枷塔下,皓月当空,澄澈万里,湖波山岚,一片清光。
6. 象山夜月
在广西桂林象山。象鼻和象身中间有一水月洞,江水从洞中横贯而过。中秋之夜,乘小舟作江上游,驶入水月洞,便见“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不还流”的绝妙景观。
7. 桨声灯影水乡月
浙江不仅西湖秋月、三潭映月动人,绍兴水乡的月更有一番灵韵。古城绍兴河道纵横、曲水流殇,石桥相连,酒肆林立,其水醉人,景醉人,书法醉人,黄酒醉人,月色更醉人。水乡的月夜灵动飘逸如水墨画,坐着绍兴独有的乌篷船漫游夜的水乡,艄公在船尾用双脚划桨,好像在骑脚踏车,边品尝黄酒、茴香豆,轻棂的月光便顺着矣乃的桨声流淌过来,和着水中倒映的临河白墙青瓦小楼里的灯影,如梦如幻,不由让人猜度月的心事,细读水的情节。在绍兴可参观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兰亭,游稽山鉴水,咸丰酒店,景如诗画,景含文化,各有情趣。而距绍兴不远的宁波有8月16过中秋的传统,在天一阁上望月,秋月年年望相 似,不知秋月待何人?奉化溪口山水掩映,清幽秀丽。从宁波乘船前往海天佛国普陀山,可观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观景象。在潮声音伦中赏月,更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味道。
8. 峨眉山月半抱秋
有“峨眉天下秀”之称的峨眉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因有山峰相对如峨眉得名。全山纵横200多公里,顶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雄浑秀丽,气象万千,山上寺庙众多,浓荫密布,云雾缭绕。24座古刹依山取势,各具特色。在半山赏月,峰如峨眉,月如金盘,别有一番静劾和奇俏。观方池秋月,波影融融,来水漱玉,去波寻珠。白水秋风,圣积晚钟,双桥清香,灵岩叠翠一处又一处的胜景让人浮想连翩。特别是金顶的“峨眉四绝”——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和沿途可见的峨眉猴群更别有情趣。 下了峨眉山,可游乐山大佛,往距乐山城北23公里的平羌三峡,过奉节,游长江三峡,感受朗月映照下的三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
9. 洞庭湖月两澄明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一望无际的芦苇摇曳满湖金黄。八百里洞庭烟波澹荡摇空碧,叶叶扁舟弄斜阳。1700年的风吹雨打并没有使岳阳楼苍老,日登层楼,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夜上层楼,见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潇湘八意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渔村夕照”都可见到。湖中的小岛君山有湘妃祠、柳毅井、传书亭等众多古迹,斑竹、连理竹等竹影婆娑。时间充裕可前往3小时车程距的长沙,游岳麓山,访岳麓书院,看橘子洲的金桔开始熟了,而天心阁古城墙上的月色更有一种古朴苍凉的味道。
10. 天野苍茫月无言
甘肃省兰州以南的美丽大草原,贯穿了夏河、碌曲、玛曲、合作等七个省市。这里秋天虽不似夏天那般繁花似锦,但格桑花、香柴花、小野菊、蒲公英......星星点点,色色相映,营造着甘南无处不飞花的意境。草原与山、河、湖密切相处,藏传佛教古寺点缀期间,更添了些神秘和诱惑。夏河是甘南游的第一站,有“小西藏”之称,拥有世界藏书最多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拉卜楞寺。桑科草原、格桑花草原一个连一个。玛曲的草原也很美,玛曲的黄河又很壮观。黄河流经这里,突然一个加弯,形成了秀美绝伦的“天下黄河九曲十八湾”之首曲景观。秋夜,半个月亮爬下来,月光洒在黄河岸上连绵不断的峰巅,微风轻轻吹着,如涛低吟,大草原越发安静了,连牧羊犬声也听不到,仿佛万物都已沉入梦乡。明月下黄河洁 丽、沉静,还带着点儿羞涩;而月下的草原更加空旷、静沓。天苍苍、野茫茫的情结凝聚在天边的草原月色里。碌曲县内有郎 木寺众多寺庙,寺庙高高低低藏在郁郁葱葱的山谷里,经殿金碧辉煌,佛邸、僧房、民宅则是木顶石壁,风情各异天蓝山白,草绿水清的景致好似瑞士风光。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

137

2024-06-09酸奶娃儿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37

2024-06-22yk小康哥
在我国,一年之中与岁时有关的节日非常多,而中秋节是人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诗意的节日。中秋节还有八月半、团圆节、月夕待一些别名。因为中秋节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称“八月半”。因为中秋节人们有邀请亲朋好友夜饮玩月的习俗,又有媳妇归省至此日必还家的俗规,且以圆月为象征,称中秋为团圆节。又因为传说唐明皇在这一天夜游月宫,便称中秋为月夕。至于什么时候才开始有中秋节,文献上找不出答案。古时专门记述岁时节令的专著《荆楚岁时记》中唯独没有关于中秋的记事。就连唐代成书的《初学记》中也不见关于“中秋节”的文字。

159

2024-06-06奕彩彩绘
起源: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风俗:
拜祭月亮,赏月和吃月饼,放天灯

264

2024-06-20全全英英
阳历2005年九月十八日
中秋节是东亚的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的传统节日。
按照中国的农历,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但并没有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唐朝以后,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一般认为,中秋节开始盛行于宋朝,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了。
<<<节日习俗>>>
·赏月
·吃月饼。
·在香港,除了月饼以外,杨桃、芋头仔都是常见的食品。由于菱角现在比较难买,已经比较少见。
·祭月即拜祭太阴娘娘。
·台湾自1990年代起,中秋节流行起吃烤肉的习俗。
·此外,亦有些地方的习俗会向长者或后辈送赠猪仔饼或长寿面。
·向亲朋戚友送礼亦是韩国人过中秋节的习俗。所以他们亦叫中秋节做“韩国人的感恩节”。
<<<韩国的中秋节>>>
韩国人的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写成为 Thanksgiving Day,因为秋夕在韩国是一个大节日,会一连放三天假。过去交通未发达之时,民众都会利用这段日子回乡探亲。时至今日,每逢秋夕之前一个月,韩国各大公司都会大减价,以吸引民众购物互相赠送。
<<<日本的中秋节>>>
日本的传统的中秋节也叫芋明月,也叫栗明月。现代日本人,已经不过中秋节了。那天人们可以不工作,在家里呆着喝啤酒,不看月亮,看电视节目。由于传统文化的衰退,年轻人都不知道节日的来源和意义,听到什么节日,只知道那天不用上班。
<<<中秋诗词>>>
有许多古代诗人写下了咏诵中秋节的诗词。不少人认为,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最佳.
[ 宋朝的辛弃疾写过一首词: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赏月的天气>>>
下面的数据是1949年以来的大约46个中秋节(不含闰月)20时的天气状况(2000年以前)。
·平均气温
北京:18.2℃
漠河:5.3℃
武汉:22.0℃
广州:27.0℃
·阴晴(平均总云量)
北京:40%(遮月的低云平均只有16%)
吐鲁番:31%(遮月的低云平均只有2%)
贵阳:72%
雅安:96%,只有1956年可以赏月
·降水(雨雪天气)
贵阳:7次下雨
雅安:18次下雨
峨眉山:29次下雨
长白山天池:9次降雪

174

2024-06-04平淡的朝发夕至
中秋节起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风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从习俗上看,过去中秋节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现在送礼更兴旺。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要想想,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