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答 > 其它 > 怎样描述外貌?

怎样描述外貌?

浏览次数:615|时间:2024-06-13

热门回答

2024-06-21Mary瑶瑶
以分远和近
首席 远观 身材 衣着 发型 等方面来描绘
近看 第一感觉很重要 某人第一眼给你的印象 也会影响你对他的外貌描述
从 眼睛开始 描述 然后 鼻子 嘴巴 这样 应该OK
整体 英俊潇洒 一表人才 貌比潘安 是个人样 对的起人等
阿罗多姿 貌若天仙 天女下凡 出水芙蓉 等
眼睛 ,扁等
嘴巴 : 挺 , 矮 , 高:水灵 大眼 小眼 闪亮 等
鼻子

228

2024-06-13傻喵喵123
眼睛大不打很简单啊!只是描述,胖瘦啊。大概就是这样,头发什么样子,嘴巴大不大,身高啊

272

2024-06-09城阳高升移门

人的外貌包括人的身体、头脸、发式、眉眼、肤色、衣着、饰物,以及神情气质等方面。把这些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就叫外貌描写。它是人物描写的第一站。成功的外貌描写能使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使读者对作品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或:描写人物的外貌可以从:身材特点、五官容貌、面部神情、姿态声音、衣着装饰等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中,身材特点指人的高矮胖瘦;五官容貌可从头、脑、耳、眉、眼、鼻、嘴、胡子、皱纹、肤色等方面进行描写;面部神情指人的喜怒哀乐;姿态声音可从站、坐、行走的姿势,说话的习惯和腔调等方面进行描写;衣着装饰则可抓住发型、衣服、鞋帽或其他装饰的特点进行描写。
我们明确了写作内容,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外貌呢?
一、细观察
要写好人物外貌,关键在于平时仔细观察。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的教养不同,也往往能从外貌上看出来,有教养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讲话文绉绉的,且条理清楚;没有教养的人坐着站着东倒西歪,说话粗鲁而无条理。凡此种种,我们要仔细观察——比较着观察、由外到内的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地描写出来。
仔细观察训练:(重点指导“由外到内”观察,提高认识能力。)
1、身材:胖——缺少运动、爱吃肉鱼不爱吃蔬菜„„;瘦——挑食、遗传„„ 2、五官:鼻、肤色、眼——机灵、充满智慧、顽皮、腼腆„„
3、看看你们的手有什么不同?老师的手跟同学们的手又什么不同呢?工人叔叔的手呢、钢琴家的手呢?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二、有顺序
肖像描写往往是多方面进行的,写作应按照合理的顺序来进行。
例1:乍一看,她个子挺高的,身材很好,不胖也不瘦,是块跳舞的料。细看,她留着齐耳短发,头上总是一左一右地夹着两只发夹,把头发紧紧地拢在耳朵后面,显出一张光滑白净的脸庞。她的眼睛不大,细细长长的,但是很有神采,一笑就变成了两条缝。鼻子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显得十分可爱。她平时最喜欢穿的是一条蓝底白花的连衣裙,裙摆又宽又大。她一跑动起来,裙子就像一只花蝴蝶一样飞起来了。
例2:赵树里的小说《老杨同志》中的肖像描写就体现这点。
“他(老杨同志)头上箍着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这段肖像描写,突出了老杨同志的生活俭朴。作者进行肖像描写的顺序和层次非常清楚:它是从“头上”、“身上”到“脚上”,由上到下,有条不紊写的。
从例子总结出:描写人物外貌时还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一般情况下,写人物的外貌要先捕捉人物总貌,勾勒轮廓,再重点观察,局部细描。即: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也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切忌: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三、抓住特征写外貌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外貌,从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自己的内心状态。由于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这就会在表情、姿态、穿着等方面流露出来。
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才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带一些伤痕;一步乱蓬蓬的花白胡子。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这段外貌描写,抓住了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外部特征,勾画出了一个穷困潦倒、轻视劳动人民、好吃懒做、不肯放下读书人架子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这种特征大致反映在三个方面,即体态特征、面部特征、衣饰特征。
首先,抓住人物体态特征,写出人物的高、矮、胖、瘦、手足特点,这是外貌描写的基础,它能给人以整体的印象,有时也能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命运和遭遇。有个同学在作文中写母亲送寒衣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矮矮的、小小的个子,瘦弱的身躯,额头上的稀发在风中舞动„„”
第二,面部特征,即人物头部形态、面色、发须及五官等,这是人物最为传神处,也是外貌描写的关键部位,在五官的描写中,尤以眼睛最为重要。鲁迅先生曾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人物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传出一个人的内心情感。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其三,衣饰特征,衣服和饰物的描写是外貌描写的一个重要方面。“人靠衣装马靠鞍”,很大程度上衣服是人的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封建社会里,黄色的九龙袍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享用。而饰物更是五花八门,大到珍珠翡翠,小到一个蝴蝶结,一根红头绳,都能起到烘托人物,推动情节的作用。)
为避免出现“千人一面”的毛病,在描写人物时,我们要善于抓住其显著的外貌特征,准确描绘,这样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以下两段文字相信你一看就能知道写的是谁。 例: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一双怪眼似明星。
有时候,我们根据表述的需要,也可以把外貌描写的重头戏放在人物的某个部位,集中笔墨,精心描绘,这样往往能写出新意来。例如:写好人物的眼睛。大文豪鲁迅就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外貌,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惊讶、痛苦、生气、悲伤„„时眼睛的不同特点。)
四、明立意
外貌描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性格,所以,在习作里,不可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统统都写。著名作家老舍说的好:‘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而是应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
例如范文: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怕羞但天真、活泼 )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文静 )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聪明,纯真)
小结:三个小女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性格决定了她们在穿着打扮等方面(即外貌上)与别人有不同。性格影响外貌,反过来说,根据一个人的外貌能猜出一个人的性格。所以我们在进行外貌描写的时候,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观察与思维训练: 1、 不讲卫生的孩子的外貌:蓬乱的头发、脏兮兮的脸、黄黄的牙、脏衣服、土衣服„„
2、
聪明人的外貌:眼睛——浓眉、大眼、黑眼珠乌黑乌黑的、亮晶晶的、闪耀着光芒
宽额头——
3、
善良、和蔼可亲人的外貌:眼睛——目光柔和、眯着眼睛、笑容„„
4、爱漂亮人的外貌:衣服、鞋、头饰、发型„„
不同的人外貌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地点、年龄阶段,以及不同的心情中,外貌也会有很 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能扣住此时、此地、此人独有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
例如小学课文《春蚕》,作者为了表现母亲养蚕的辛苦,在叙述养蚕的过程中,三次进行外貌描写。
1、“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 (“带着皱纹”说明母亲辛苦劳累已显苍老。)
2、“我用簸箕接蚕沙的时候,总看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 ” (“总”这个词,说明母亲非常辛苦。)
3、“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又”、“银丝”说明母亲由于劳累越来越老了。)
5、 愤怒时的外貌: 瞪眼、竖眉„„
6、愁苦时的外貌:皱眉、哭泣、嘴唇紧闭„„
总之,肖像描写要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着眼于充分表现人物的特点来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 结果。
五、从静到动。
人物多数是处在活动之中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动态中或者说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展现人物肖像,即在描述事情的过程中描写人物的外貌。这些外貌特征常常不在是静止不动的(静态),而是活动的(动态)。
游戏:从动态外貌描写中猜猜她们的心情。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