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问题 > 家居产品 > 饰品 > 青海彩陶文化有什么特点?

青海彩陶文化有什么特点?

浏览次数:454|时间:2024-06-17

最新回答

2024-06-17淇淇爱添添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  1956年夏,科学工作者在长江源头的沱沱河沿岸、可可西里等地,发现了一批打制石器。这充分说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唐古拉山地区就有人类活动。1982年,在海西小柴旦湖东南岸,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层,据考古工作者测定,其年代至少在23000年以前。这是目前已知的青海境内最早的远古文化。1980年,在贵南县又发掘出距今约6000多年的拉乙亥文化,出土文物除石器外,还有许多兽骨和骨器,说明狩猎已是当时主要的生产活动之一。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青海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发现的很多,最著名的是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柳湾文化。在柳湾遗址出土文物30000余件,其中彩陶多达15000余件,这些彩陶造型多变,花纹和图案精美,艺术水平很高。柳湾遗址堪称是一座彩陶艺术的宝库。
  1、柳湾文化:柳湾文化早期墓葬中的陶器和装饰品较多,晚期墓葬中生产工具大量增加,表明当时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晚期墓葬中,主人往往是男性,多侧身直肢;女性紧靠男性,多侧身屈肢,这表明柳湾文化晚期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2、彩陶盆:1973年秋,在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了一件内壁绘有舞蹈图案的彩陶盆。这件彩陶的舞蹈图案花纹极其精美,堪称青海古代文化的珍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盆高12.7厘米,口径28.5厘米;舞蹈花纹图案共3组,每组5人。
  3、青铜时代的文化:我国在夏朝时进入青铜时代,跨越商朝、西周,截止于春秋,延续了1600年左右。青海发现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址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是相当于夏、商时期的卡约文化,和相当于西周时期的诺木洪文化。卡约文化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的湟水流域及黄南、海南、海北等地区。迄今为止,已发现遗址1000余处,出土文物异常丰富,除大量陶器之外,还有石制、骨制的生产工具。诺木洪文化主要分布在海西的柴达木盆地。出土文物除毛织品残物及铜刀、铜斧等铜器外;还发现了翻地用的骨耜,收割用的石刀,以及定居的房屋和牧畜圈栏。表明当时的人们在冶铜、毛纺织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经考古研究确认,卡约文化和诺木洪文化都是青海的本土文化。从经济类型来看,农牧业并举是当时主要的生产活动,在某些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根据当时的民族分布来看,这两种文化应属羌人文化。

76

2024-06-17shishan786
彩陶文化出现时间: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  考古学名词,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马家窑、大汶口等文化中,均发现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即于陶胚表面,施以红、黑色颜料绘制的动植物象生花纹或几何花纹。烧成后,附于器表,不易脱落,故称彩陶。亦有陶器烧成后,再施以彩绘的,然彩绘极易脱落。多成烧后彩绘陶。彩陶文化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代表性文化,花绘题材繁多,多与当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与信仰崇拜有关。其中尤以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最具代表性。彩陶文化时期的制陶技术以手制为主,其中较多使用捏塑、泥条盘筑等方法。用横穴窑烧制,该窑的火膛位于窑室的前下方。彩陶文化后期,开始使用竖穴窑,即火膛位于窑室的下方,彩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为900~1050℃。烧制时一般不封窑顶。因陶土中含有铁的化合物,在高温中氧化,故陶胎呈红色,又称红陶。后经陶窑的改进和烧制技术的进步,渐为灰陶、黑陶取代。

196

2024-06-17狮子跃峡谷
青海省工艺彩陶中精选出有代表性的6件。其中有民和县大庄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双-瓶、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类型舞蹈纹瓶、民和县核桃庄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圆圈波纹壶、乐都县柳湾出土的马厂类型四大圈纹单耳长颈壶、西宁兴海路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双钮盆等。这些工艺品,忠实原物,制作精细、古色古香,不仅有艺术观赏价值,更有考古参考价。

201